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,有两个草根皇帝,一个是打败楚霸王的刘邦,另一个便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。
刘邦在反秦之前,好歹还当过泗水亭长这样的职务(注:亭长为秦朝官名,相当于现在派出所所长)。朱元璋起义抗元之前,做过的事有:种地、放牛、当和尚和讨饭,可以说,他是草莽中的草莽,底层里的底层。
【资料图】
明太祖白手起家,16年里从乞丐一路升级到了皇帝。他,很强大。
但强大的人,大多会有一个毛病--控制欲强,管的事也多。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。
在推翻元朝之后,他制定了很多新的规矩。大到江山社稷、王侯将相,小到后世子孙、百姓流民,都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"设计"了一遍,可以说是相当劳模的行为了。
自明朝开国到现在,已经有六百余年历史。但是,他定下的某些规矩,仍然对现在的世界有所影响。
我们从给儿孙起名这样的小事,就可以看出端倪。在建国后,为了防止后代重名,他定下了一套后世子孙起名的原则--不仅仅针对儿子和孙子,是所有后代。
如果大家细心些的话,可能读明史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一起名模式。
因为他的后代,名字是按阴阳五行排列的,最后一个字的偏旁部首符合五行相生的规律。
具体来说,就是"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",所以他儿子的名字中,都有个木字旁,孙子的名字中,都有个火字旁……
你看,朱元璋之下,第二个皇帝朱允炆就是"火属性"("木属性"的长子朱标活的没他长,所以孙子直接当了皇帝),第三个皇帝朱棣,因为篡位来的,是朱允炆的叔叔,所以又回到了"木"字的偏旁。
然后就是朱高炽(火)、朱瞻基(土)、朱祁镇(金)、朱祁钰(兄弟,也属金)、朱见深(水)、朱佑樘(又回到了木)……
不仅如此,自朱元璋的孙辈开始,他们名字中的第二个字也是老朱制定的,是辈分用字。
当时,他给自己24个儿子的后代,各拟定了一首五言诗,每首20个字,总共480字,没有重复的。
比如东宫太子朱标这一脉领到的字是"允文遵祖训,钦武大君胜。顺道宜逢吉,师良善用晟"。
但可惜皇孙朱允炆的位置让他四叔朱棣夺了,所以后面那么多字也就没用上。
朱棣领到的字是"高瞻祁见祐,厚载翊常由。慈和怡伯仲,简靖迪先猷"。
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,便属第二句"厚载翊常由"中的末位。这么一看,辈分关系一目了然,他是朱元璋的第十一世孙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种起名规则,朱元璋的后世子孙仍在沿用。
而且在现代史中,老朱家也出现过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,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,他属于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的派系,这一脉的字辈是"徽音膺彦誉,定干企禋雍。崇理原谘访,宽镕喜贲从"。
那么他是谁呢?笔者先在此卖个关子,相信细心的你一定能猜到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