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了近三年,主要分管对外宣传工作,不仅自己写新闻,还带领县内记者和通讯员积极做好全县的宣传工作,举重若轻,成绩斐然,与学生记者这段经历是分不开的。
——题记
(资料图)
我一直很羡慕记者,他们可以用笔记录身边的故事,用心体会世间的冷暖。于是,高考填志愿的时候,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某大学新闻系,并顺利录取。
学了一年的新闻理论知识后,我自认为具备了一个记者的所有条件,总想找个机会实践一下,体验一把当记者的感觉。恰巧,大二那年,也就是2002年,国庆收假回校的时候,看到学生通讯社的一则招聘通知,要招聘一批学生记者。这真是瞌睡遇到枕头,我兴奋地报了名。
通过初审条件后,要参加两天的基本知识培训,还有一个月的实习期,最后经过考核合格,由校报通讯社发放记者证,才算真正成为一名学生记者。当然,作为新闻专业的科班出身,这一切对我来说很容易就通过了。那年11月8日,第三个记者节,我拿到了记者证,从此和记者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通讯社给我们的任务是,每周至少有两篇新闻稿,如果连续三周不能完成任务,就要取消记者资格。记者们可以接社里给的采访任务,也可以自由寻找新闻线索。最初我对这个任务信心满满,觉得可以很轻松地完成。为了更好地完成采访任务,我还省吃俭用,花五百块钱买了一台相机。
哪知一周过去,我才感觉到了危机。因为我抢不到通讯社发布的采访任务,而自己又找不到新闻线索。那时候我们喜欢去网吧上网,白天两块钱玩一个小时,而晚上花五块钱就可以包夜,特别划算,因此我们常常在网吧玩到深更半夜,早上要睡到十一二点。等我赶到社里的时候,采访任务早就被其他记者领走了。
后来我一打听,原来很多记者课余时间就在混在社里,一边学习业务,一边领受任务,很多采访任务老早就被预定了,那还轮得到我!第一周,我挂了个白板,一条稿子都没完成。
我虽然沮丧,但我没有放弃,继续每天晚上上网,第二天中午往通讯社里跑,看能不能捡漏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有一天,文学院临时召开一个会议,这个采访任务就很幸运地落在了我的头上。然而就这一条新闻,还是达不到任务下限,我就被社长发出了警告,第三周再完不成任务,我就要被解聘了。
那一晚,我破天荒地没有去上网,回到宿舍想了很久,我的理想是什么,我聘任学生记者的初衷是什么?学生记者虽然是义务工作,没有报酬,但这段经历是一个成长的平台,必然会给我今后的人生带来深远的影响。于是暗暗地下了决心:既然当了记者,就要付出相应的努力。
从那天起,我每天早早地去社里报到,课余时间也经常去向社里的老师请教、交流。开始时,面对新闻,不知怎么样才能写出耳目一新的采访提纲,一篇新闻稿要好久才能憋出来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又那么困难。经过不断的锻炼和老师的悉心指导,最初那种手足无措的状态早已不复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熟练与自信。
那一年,我放弃了很多游戏的时间,走遍了校园的各个角落,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,记录着大大小小的会议,用严谨的文字,诉说着校园中发生的故事。白天东奔西跑,夜晚奋笔疾书,日子过得特别充实。
当真正静下心来,用心感受这份记者工作的时候,我还发现了不一样的美。采访路上,踏步林荫之间,看浮云若幻,听风过长天,任那夕阳温情月温馨;采访归途,漫步细雨之中,闻微风萧萧,赏落叶沙沙,任那花落满襟风满袖;采访结束,立步小湖之畔,观星隐月残,望鸟宿萤飞,任那人生如梦水如烟……一切都是那么温馨浪漫,别有风味。
一年时间匆匆而过,我感受了做记者的酸甜苦辣,也结识了大学里的良师益友。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做一个又一个报道,见证了学校的变化,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。我的付出了有了收获,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,被评为年度优秀学生记者。
大三开学的时候,我不顾老师和同学们的挽留,毅然辞去了这份记者工作,我要去学习其他东西。大学里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,我不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一件事情上。比如学办报纸。当然,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。
时间一晃过去了二十年。但在我心里,当学生记者这段经历是我非常重要的历程。后来,我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了近三年,主要分管对外宣传工作,不仅自己写新闻,还带领县内记者和通讯员积极做好全县的宣传工作,举重若轻,成绩斐然,与学生记者这段经历是分不开的。
作者:陈钢
值班总编 邓伯祥 编辑 贺 成 校对 陈安彤 版式 袁万霞
标签: